• 給予立體書封
  • 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

 

 

 

試讀《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

 

~給予的威力

 

 

 

 

吃虧就是占便宜?

 

但,總覺得被人當軟柿子吃,予取予求、逆來順受,是不是犯傻啦?

 

施比受更有福?

 

但,我們沒有辦法給予別人自己所沒有的,真有足夠的能力給予嗎?

 

 

 

 

 

 

《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一書的作者亞當‧格蘭特

 

明確地告訴大家:「願意給予的人,往往反而能夠獲得更多!」

 

尤其在現今,服務業、團隊合作、社群媒體日漸興盛,更能顯現給予的威力!

 

我們醒著的時間多投注於工作,職場上的作為對人格影響深遠。

 

想擁有喜樂、豐盛、成功的多贏人生? . . . . . .給予吧!

 

 

 

 

 

 

作者亞當‧格蘭特有「正向心理學明日之星」美譽,

 

不到三十歲,就成為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終身聘教授,

 

當他還在哈佛大學念書時就開始探討目前最成功的企業家的行為動機,

 

經過十多年的實驗證實:我們每次與人的互動都在做選擇---

 

是該不計得失的貢獻(利他)?或是盡情搜刮利益(利己)?

 

這個抉擇,對一個人的成就,有驚人的影響。

 

 

 

 

 

 

一般人認為「成功者」具備有這三項特質:1)努力,2)才幹,3)運氣,

 

而亞當‧格蘭特提出極關鍵卻被忽略的第四項特質:4)與他人互動的方式。

 

依「施(貢獻)與受(索取)」的態度差異,職場人際互動模式分為三類型:

 

1)給予者:努力促進他人利益,會去注意別人需要什麼、自己能貢獻什麼。

 

2)索取者:提防心重,只在乎自己的利益,總是評估別人能給自己什麼好處。

 

3)互利者:凡事以互相為原則,會盡量在施與受之間取得平衡。

 

 

 

 

 

 

猜猜看,三者類型中,誰最容易成功?(--->互利者?)誰最難成功?(--->索取者?)

 

嗯,答案 . . . . . .  居然是同一個,給予者。然而成就高低,真是天差地別呀!

 

 

 

 

 

 

基本上,給予者的「利他」指數都很高,努力為他人著想,

 

因此常會遇到三大陷阱(有時我也很困擾,終於有解了):

 

1)太信任他人--->受「吻上位,踹下位」的索取著所欺騙、受剝削。

 

2)太有同理心--->說是沒關係,但心理頗無力。

 

3)太過於膽怯--->不好撕破臉、不敢為自己爭取,等對方良心發現。

 

只顧當個無私給予的濫好人,不知自保、不求利己,終會身心俱疲、無為而亡。

 

 

 

 

 

 

所以,要成為亞當‧格蘭特眼中「成功貢獻型給予者」,是有眉角的!

 

必須針對上述三大陷阱做出策略性的選擇與調整:

 

1)遇到索取者調整互動模式。少一點無私奉獻,多一點「利人利己」。

 

2)以對方觀點思考。「同理想法利益」,而非同理其情緒感覺。

 

3)想像自己是中間人。展現自己是在「維護他人利益平等,便會生出勇氣」。

 

(這招真的很有效。像是爭取好薪資,是為家人幸福,那就有力道多了。)

 

如此貢獻才能免於淪陷到底層,成為別人剝奪、踮腳的對象。

 

 

 

 

 

 

給予者的成敗與否,取決於「利己」指數高低:

 

1)利人利己的兩全型給予者:關照別人也關心自己,造福他人也重視自身利益。

 

2)利人不利己的全然無私給予者:缺乏自保本能,長久易造成倦怠及身心疾病。

 

原來,魚與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甚至,還可以把餅做得更大,不只人人受益且獲利更多!

 

像是,同業合作、異業結盟,創造漣漪效應、創造更大價值,共好!

 

 

 

 

 

 

又到歲末,總要「年終盤點」一番---檢視看看年初所寫下的祈願清單,

 

有多少已實現、有多少尚在進行中、有多少該要汰舊換新、有多少得重新修正設定.......。

 

看了《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後,更能體悟到:

 

小成就或許可靠個人一己之力,但大成就必須靠團隊聲譽、合作默契,眾志成城。

 

如何種善因,得善果,就看給予的威力!

 

 

 

 

 

 

每個人都希望一年過得比一年更好,我期許自己:

 

新的一年,無論遇到誰,都能想想「我可以怎麼幫助對方?」,

 

在取得個人成就之餘,也能為他人帶來正面影響。

 

2014年,你準備成為一個「成功的給予者」?

 

 

 

 

 

 

感謝出版社提供試讀,讓我又有學習成長的機會!

 

這個耶誕禮物實在是太棒了!

 

翻了一半,就迫不急待地與家人朋友們討論起生活實例來,

 

看完了,就更要向各位大力推薦~

 

《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

 

 

 

------------------------------------------------------------------------------------------------------

新增後續的「給予」實踐體驗分享

 

感謝FB,找回了些失聯的朋友,

並發覺現在彼此的興趣有些雷同。

於是我們相約一個月聚會一次

每次的參與,有人出錢、有人出力,

為彼此送上有形與無形的禮物。

 

喜歡烘焙的朋友,

就幫大家烤點點心、麵包,教教簡單的DIY、分享試做心得。

喜歡香草植物的朋友,

就帶些新鮮的香草來泡杯茶,互相分享植物的種子、盆栽與種植的技巧、經驗。

喜歡看電影、看日劇的朋友,

就為大家推薦片子、影集,聊聊人物個性、劇情啟發、生活演繹。

喜歡閱讀的朋友,

就和大家說說書,傳遞一些新的資訊、情報

 

像我就推薦《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

並認為我們的聚會團體頗符合作者說的[互惠圈],

雖彼此的工作領域不盡相同,興趣上的能力、程度也有差異,

卻能藉由聚在一起的時間,分享經驗、提供協助,激發創意、放鬆身心。

時而貢獻一己之力,也給予別人貢獻的機會。

就算不是達人,也願意成為牽線人。

 

 

 

就像我的朋友A,去年分享一株甜羅勒給我,種子開花結果,今年長新苗。

我也將愛傳出去,小苗分送給3位朋友,願下個月聽到它們又長高長壯了!

說不定,還有羅勒麵包可以吃唷~

 

 

 

  • 作者介紹
  • 亞當.格蘭特 (Adam Grant)

    世界知名的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聘教授,也是學生評價最高的老師,並被美國《商業週刊》選為最受歡迎教授,名列世界四十歲以下商學院教授TOP 40

    他畢業於哈佛大學,並獲得密西根大學心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十四歲時曾想成為跳水選手,但就讀哈佛大學時,他發現比起追逐個人的比賽成就,他更喜歡幫助別人達成目標。他認為心理學能夠改善全人類的生活,於是告別選手生涯,全心投入心理學的領域。

    當他還是哈佛大一新鮮人時,就擔任Let’s Go出版公司的廣告業務,結果四個月就創下超過六十萬美元的業績紀錄,十九歲便升任廣告業務總監,並贏得年度最佳經理人獎。這個工作經驗也使他對職場心理學萌生興趣,他發覺大部分的人都將生活重心放在工作上,甚至醒著的時間有一大半都奉獻給工作,但為什麼多數人面對工作卻提不起勁,甚至對自己的工作完全不滿意?他明白自己終於找到了畢生的目標,就是活用心理學專業知識,致力解決這個當代最重要的社會問題。

    美國心理學會讚譽格蘭特「改變了我們對工作動機的既有認知,並點出了人際關係可帶來無所不在、強而有力的激勵因子。」他曾獲美國管理學會「卡明斯學術成就獎」、產業及組織心理學會「青年傑出貢獻科學獎」,以及「歐文斯學術成就獎」的工業組織心理學最佳發表論文獎。他主持的「影響力研究室」已培育出十多位博士候選人,並經常獲邀至GoogleIBM、美國海軍、美國陸軍等單位演講。
  • 譯者介紹
    汪芃

    自由譯者,現就讀師大翻譯所,曾獲林語堂翻譯獎優選,譯有《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12.21》、《大亨小傳》等書,喜愛文學及科普翻譯,短文譯作散見於探索頻道雜誌、彭博商業周刊、Wired.tw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xyu1374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